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自1995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7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段时间里,CBA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随着时代的发展,CBA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为了实现中国篮球的伟大复兴,CBA未来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CBA未来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一、扩大市场规模,提升联赛影响力
1. 增加外援名额:近年来,外援在CBA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为联赛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外援名额,吸引更多国际高水平球员加盟,提升联赛整体水平。
| 外援名额变化 | 改革前 | 改革后 |
|---|---|---|
| 名额 | 2 | 3 |
2. 加强商业运作:通过举办各类商业活动、开发衍生品等方式,提高联赛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扩大市场规模。
3. 加强与国际篮球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篮球赛事,提升中国篮球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扩大联赛影响力。
二、优化竞赛体系,提升联赛竞技水平
1. 缩短常规赛时间:目前CBA常规赛时间较长,球员体能消耗较大。未来,可以考虑缩短常规赛时间,提高比赛密度,增强竞技水平。
| 常规赛时间变化 | 改革前 | 改革后 |
|---|---|---|
| 时间 | 38轮 | 34轮 |
2. 设立季后赛资格赛:目前CBA季后赛资格赛竞争激烈,部分球队实力较弱。未来,可以设立季后赛资格赛,让实力较强的球队直接晋级,提高季后赛竞技水平。
| 资格赛改革 | 改革前 | 改革后 |
|---|---|---|
| 资格赛球队 | 8支 | 6支 |
3. 加强裁判队伍建设:提高裁判员业务水平,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提升联赛整体形象。
三、关注球员成长,培养篮球人才
1. 设立青少年篮球发展基金:鼓励各地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发展,为CBA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 青少年篮球发展基金 | 改革前 | 改革后 |
|---|---|---|
| 基金规模 | 500万元 | 1000万元 |
2. 加强球员培训:提高球员综合素质,包括体能、技术、战术等方面,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优秀球员。
3. 完善球员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球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发球员积极性。
四、加强俱乐部管理,提升联赛整体水平
1. 规范俱乐部运营:加强俱乐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确保联赛健康发展。
2. 提高俱乐部自律意识:俱乐部要自觉遵守联赛规定,维护联赛形象。
3. 加强俱乐部文化建设:培养俱乐部精神,提高球队凝聚力。
CBA未来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使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迈向新的高峰。让我们共同期待CBA的美好未来!
还是有很多重要改革的:
1、新赛季,CBA常规赛前六名球队季后赛首轮将轮空,7-10名球队进行5场3胜的交叉淘汰赛,排名靠前的球队拥有主场优势,这使得更多球队有望进入季后赛,使联赛变得更加精彩刺激。
2、设世界杯和洲际大赛窗口期
第一个窗口期为2017年11月20-28日;第二个窗口期为2018年2月19日-27日;第三个窗口期为2018年6月25日-7月3日;第四个窗口期则是2018年9月17-25日。
3、每一轮拆分成2天进行,赛事期间除周一外每天都有比赛
最需要改革的就是CBA就是个职业联赛,是一个目标赚钱并奉献优质比赛的联赛,不是全运会的副业,不是那些省队因为没任务时才拉出来打的比赛。
因为几乎所有球员都是地方青年队出来的,所以事实上这些球员都是地方体育局的在编人员,都是体制内的。地方体育局与CBA球队合作,事实上的省队整队参加CBA,省队的青年队就是CBA未来近乎全部的后备力量。
对体育局官员来说,CBA的成绩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也就是CBA充其量就是个中国篮球事业的副业。如果放出一个优秀球员转会,后果就是这名球员的人事关系解除了,全运会也不会代表地方参加,体育局培养青年队的目的就没有实现。
鉴于这个原因,CBA转会市场基本上没有,能够转会的都是边角料球员,除了出国打球再回国或者队内关系恶化等,顶尖球员没有转会可能性。而且就算这样,球员往往还要签协议保证自己会代表原球队参赛,例如周琦去了新疆打球但是全运会必须回辽宁,而那些得不到领导同意不能转会的球员不得不在一个队呆到退役。
这直接导致CBA队伍压低球员工资,例如身份自由的李根,孙悦,易建联都是千万上下,身份不自由的郭艾伦,丁彦雨航以前都出现抵制不签合同的现象,现在合同好像只有200万,江苏队甚至出现整队拒签合同现象。
另外,缺乏经理人,没有职业的经理人,就没有专业的队伍和教练,看看这几年培养的青年球员,素质不是素质,球技还不如胡卫东那一波子球员,投入了那么多钱,进步体现在什么地方?
经过三天的测试,改革后的首次CBA体测26日在北京体育大学结束。运动员们共接受了往返跑、两分钟强度投篮、一分钟负重深蹲以及四十秒卧推等项目的测试,本次体测的结果将于近期揭晓。
今年8月,中国篮协在官网上发布公告,宣布对新赛季CBA的体侧进行改革,将不再采取全部注册本土球员参加测试的模式,而是通过抽签从每支队伍中选择两名队员进行检测,过去的南北分区形式也被取消。此外,因伤无法参加本次体测的球员将在新赛季开始五轮后,与本次体测未合格通过的球员共同进行补测。
此次改革内容中还有一项特殊规定:凡年满36岁以上(含36周岁)曾效力过国家队、并参加过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四项重大比赛的运动员给予免测,符合此规定的运动员不参与此次体测抽签。
从名单来看,本次被抽中的球员中,年龄最大的为四川金强35岁的老将孟达,年龄最小的是浙江稠州18岁的小将程帅澎。球员们在三天时间内要参加四个项目的测试,而每个运动员因为个人特点不同,擅长的项目也有所差异。
今年刚从江苏肯帝亚回归北京首钢的常林是一名力量十分出色的内线球员,他在完成卧推和负重深蹲的时候毫不吃力,其中后者的成绩达到了60秒25次。与常林相比,老将孟达在完成项目时显得气喘吁吁,甚至到最后阶段必须咬牙坚持。但他在25日的2分钟强度投篮中发挥亮眼,交出了25中18的出色成绩。
坐在球场边用手机计算着自己分数的常林表示:“每个人都有几率被抽到,所以还是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能心存侥幸。体测是对训练效果的评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常林自测得分约为65.6,通过体测的难度似乎不大。
在体测中,青岛队后卫张骋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次体测如果是全队都测试,一个夏天大家都会为这个去准备。现在抽两个人,不知道能不能抽到自己,所以准备方面可能不够充分,不过既然抽到我了,就会全力以赴来完成。”
历年的CBA体测都广受关注。在去年的体测中,辽宁队的李晓旭在往返跑中受伤,因此错过了整整一个赛季的征程,而辽宁队也止步半决赛。“CBA体测是否合理”这个话题在网络上也曾不时引起争议。
尽管类似“休赛期的奥尼尔来CBA也没法通过体测”的观点有些极端,但一部分球迷认为,从“职业化”的角度看,对于球员体能和训练情况的检测和管理,最终还是应该由俱乐部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如果球员在休赛期没有能够通过刻苦训练保持自己的状态,也会影响到自己整个赛季的对抗能力和竞技水平,球员本身应该做到自觉。
也有网友评论称,体能储备这项工作更多应该由俱乐部负责,大规模集中体测会导致球员受伤的可能性增加,本次改革也可以看做是篮协做出了让步。不过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体测是检验一个球员休赛期训练成果的办法,其目的在于督促球员在休赛期不要懈怠,保持状态,所以体测还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