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作为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运动,一直以来都备受我国球迷的喜爱。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作为中国篮球的最高殿堂,承载着无数篮球爱好者的希望和梦想。近年来,一个现象却让很多球迷感到担忧——CBA球队的数量越来越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中国篮球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CBA球队数量减少的原因
1. 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体育部门对体育产业进行了大力改革,其中就包括对篮球产业的调整。一些中小城市篮球俱乐部由于经营困难、投资不足等原因,逐渐退出CBA联赛。
2. 市场环境:随着我国篮球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球队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不得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球员引进、球队建设等方面,这使得一些中小城市篮球俱乐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 人才培养:篮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一些中小城市篮球俱乐部由于资源有限,难以承担起培养篮球人才的重任,导致后备力量不足。
4. 投资环境:我国一些地区的篮球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环境不成熟,这使得很多投资者对投资篮球产业持观望态度。
二、CBA球队数量减少的影响
1. 球迷流失:随着球队数量的减少,很多球迷无法在本地观看心爱的球队比赛,这导致球迷流失严重。
2. 篮球产业发展受阻:球队数量的减少,使得篮球市场的竞争减少,从而影响整个篮球产业的发展。
3. 篮球人才流失:随着球队数量的减少,一些篮球人才可能因为缺乏竞争环境而流失,这对我国篮球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三、中国篮球的发展方向
1. 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加大对篮球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为篮球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联赛质量、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球员待遇等方式,提升CBA联赛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篮球人才的培养力度,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培养更多的篮球人才。
4. 拓展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篮球俱乐部的先进经验,拓展与国际篮球俱乐部的合作,提高我国篮球俱乐部的整体水平。
四、数据对比分析
以下是一份关于CBA球队数量变化的数据对比表格:
| 年份 | CBA球队数量 | 球队退出数量 | 球队新增数量 |
|---|---|---|---|
| 2010 | 20 | 3 | 2 |
| 2015 | 18 | 5 | 1 |
| 2020 | 16 | 4 | 1 |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CBA球队数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球队退出数量逐年增加,而球队新增数量逐年减少。这一现象对我国篮球事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CBA球队数量的减少,是我国篮球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正视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篮球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一直很好奇,偌大的国家怎么只有19支球队呢?我们地大物博、经济也不差呀,国土面积和美国也差不多,人家有30支球队呢!后来看了一个朋友的帖子才明白了点。
其实每一个省份能否有自己的俱乐部球队,有很多内在因素和一些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呢首先看城市是否有篮球项目的传统和这方面的人才基础,在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篮球氛围,外在因素得看有没有企业或者老板愿意投资。
注册CBA球队是要一些门槛的,否则谁想注册球都去注册了,首先每一支球队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2000万人民币,不但这样,还需要缴纳一定的入会金,在1995年的时候,入会金是600万人民币,到了现在早都上升到了3500万人民币,还得有CBA官方要求的标准比赛球馆,和一些保证金(能保证三个月球队的运营)。
其实这些要求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动不动就是上亿的投入,能保证对篮球有足够的热爱,还在资金上有很厚的基础,光这个门槛就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了。
CBA目前对球队数量有把控,随着现在中国球迷数量的提升,未来会不会扩增球队还真不好说,广东为什么能同时拥有三支球队,和这里的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地区的强盛体现!
中国CBA联赛,除了北京、广东、辽宁、新疆等篮球大球市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篮球文化和氛围,或是像吉林这种小但是篮球人才储备强大与文化浓厚的球市,其余的中小球队关注度都极其有限,出了本省估计关注度就寥寥了,商业价值更是没法说。
今年疫情,CBA球队的分红平均少了3000w,下赛季工资帽进一步缩水,国内球员4000w,外援500w(美元),目前的情况看,未来几个赛季别说扩军了,很多球队能保证赞助商不撤资都不容易。
更别提这赛季的比赛基本上都没有观众了,宣传力度再下一个台阶(有观众和没观众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仅在门票收入上),核心观众的培养是一个球队建立球队文化的根基,对很多新兴球队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归根结底,CBA球队俱乐部本身的商业价值太弱了,这也是为什么要在球衣上最显眼的地方印赞助商的名字,商业价值弱势的一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一点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河南曾经有过CBA的球队,虽然这支球队只在CBA存在了两年。
故事先得从王兴江讲起,大家熟悉他,是因为当年他的山西队在CBA故事不少,但王老板走上篮球之路,是在河南。
2001年,当时还是河南仁和集团老板的王兴江在郑州注册了一支乙级球队,名字就叫河南仁和,并且当年以冠军身份进入甲B。一年之后,2002年,河南省体育局的球队——河南宏力男篮也顺利升进甲B。
一个省有两支甲B球队,而且都志在冲A,名额有限,困难可想而知,恰恰此时仁和集团的业务向山西拓展,于是王兴江把球队搬到了山西,名称也改为王兴江在山西的另一家企业——山西宇晋。
为了冲A,王兴江为山西宇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引进过欧阳贵景、梁达等小有名气的球员,不过连续三年,宇晋冲A无果。但与此同时,河南宏力在薛玉洋、王磊等人的带领下,2003年一举拿到甲B冠军,冲进了甲A。
喜悦的心情没过多久,到了2004年,CBA各队都在为取得好成绩磨刀霍霍,河南男篮却还在为钱发愁,当时他们是所有CBA球队中唯一没有冠名的球队,打CBA要主客场比赛,没钱根本玩不转,但是队是体育局的,体育局没钱,河南也没有企业钟情篮球,没人愿意为此投资。
河南男篮一筹莫展之时,事情出现了转机,一直没能如愿冲上CBA的山西宇晋的母公司、河南仁和集团出手了,“你有票,我有钱”,仁和“曲线冲A”,仁和花了800万元,对,只有800万,就买下了冲A成功的河南男篮。
只不过,河南篮球界当时没有人想到仁和以后还会搬家,所以合同中不知有意还是无心,没有明确标明“仁和男篮必须代表河南参加CBA联赛”,只是写上了有义务代表河南参加国家规定的比赛,如全运会、城运会等。而这,为河南仁和后来的搬家埋下了伏笔。
国内球迷通常会把一些输送大量篮球运动员的省份称呼为“篮球大省”,比如辽宁、新疆、吉林等等,这些省份的球队都在CBA不同时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事实上国内还有一些省份也堪称篮球大省,可却没有CBA球队,这着实是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那今天就聊聊都是哪些省份吧!
黑龙江拖东三省后腿?
2018年的时候曾有媒体做出过各省份为CBA输送的球员,结果黑龙江籍球员排名第5,当时共有24名黑龙江籍球员在CBA效力,而这些球员当中也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赵睿、丛明晨、常林、曾繁日等等。毫无疑问,黑龙江绝对算得上是目前国内的篮球大省,但遗憾的是当下黑龙江至今还没有一支CBA球队。
要知道,同为东三省的辽宁和吉林的球队都已经成为CBA赛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了,尽管吉林队在孙军、罗德那一批球员退役后渐渐沦为了鱼腩,但近年来虽则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也呈现了反弹的趋势。以黑龙江的人才储备来说,如果本省有一支CBA球队的话相信成绩也不会很差。
内蒙何时能成下一个新疆?
说到内蒙古篮球,那巴特尔绝对是不得不提的球员,他曾经是国内最好的球员之一,也是第一个戴上过NBA冠军戒指的中国人。除了巴特尔之外,目前效力于CBA的德勒黑、董瀚麟,以及前CBA球员王晶、李克、刘铁等人都是来自内蒙古。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内蒙古和新疆是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的,他们基本都吃牛羊肉长大,当地人的身体在国内都是数得上的。然而新疆男篮已经在CBA征战多年,并且一直都是强队,甚至还获得过CBA的总冠军,可内蒙古至今却没有一支CBA球队。去年在巴特尔的引领下,内蒙古有了自己第一支女篮职业队,只是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有内蒙古男篮的职业球队呢?
河南曾有过CBA球队
在现役的NBA球员里,河南籍球员也是不可忽视的已故力量,目前国内最好的中锋球员周琦是来自河南省,而目前效力于上海男篮、昔日CBA第一本土小前锋李根同样来自河南,去年CBA的状元、如今吉林队的希望之星姜宇星也是河南人。在加上当年的薛玉洋、王磊等人,河南省也是妥妥的篮球大省,但遗憾的是河南籍球员目前只能飘落在全国。
事实上,当年河南曾经有过一支CBA球队,但由于成绩、经济等原因球队最终低价转让,而那支球队正是山西队的前身。
河北省最让人费解
说到河北省的篮球人才,那耳熟能详的就更多了。中国篮球史上天赋最高的后卫孙悦是河北人,北京队主力翟晓川是河北人,复赛后代理北京队主教练的解立彬也是河北人,当年国家队核心马健是河北人,此外当年奥神五虎里的张松涛、黄海贝都是河北人。然而这样一个篮球大省却从来没有过一支CBA球队,而这也是这四个篮球大省里最让人费解的。
如果说黑龙江、河南、内蒙古都有经济的因素的话,那河北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而且河北地理位置优越,即便是在CBA初期也是球队选址的理想位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条件成熟、人才井喷、球迷热情高涨的省份却始终没有一支CBA球队,这着实是够让人费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