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篮球资讯 > cba外缓规则(cba外援缓冲期)

cba外缓规则(cba外援缓冲期)

篮球,这项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运动,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目光。而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作为中国篮球的最高级别联赛,更是备受关注。在CBA的赛场上,除了球员们的精彩表现,还有一些神秘的规则,其中就包括“外缓规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个CBA外缓规则,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是CBA外缓规则?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CBA外缓规则。外缓规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当一名球员犯规后,裁判员会根据犯规的严重程度,给予对方球队一定的“缓刑”机会。具体来说,外缓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犯规分类:根据犯规的严重程度,分为一级犯规、二级犯规和三级犯规。

2. 犯规后果:一级犯规通常不会导致球员被罚下场,但会受到警告;二级犯规可能导致球员被罚下场,并受到一定场次的停赛;三级犯规则直接导致球员被罚下场,并受到严重的停赛。

3. 外缓机会:当球员犯规后,裁判员会根据犯规的严重程度,给予对方球队一次外缓机会。外缓机会包括:

进攻方外缓:当犯规方为防守方时,对方球队获得一次进攻机会;

防守方外缓:当犯规方为进攻方时,对方球队获得一次防守机会。

二、外缓规则的运用实例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外缓规则,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具体说明:

实例一:在一场比赛中,甲队球员A在防守乙队球员B时,用手推了B一下。裁判员判定A犯规,但属于一级犯规。此时,裁判员会给予乙队一次进攻外缓机会。

实例二:在另一场比赛中,甲队球员C在进攻时,故意用手肘撞击乙队球员D。裁判员判定C犯规,属于二级犯规。此时,裁判员会给予乙队一次防守外缓机会。

实例三: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甲队球员E在防守乙队球员F时,故意用脚踢F。裁判员判定E犯规,属于三级犯规。此时,裁判员会直接将E罚下场,并给予乙队一次进攻外缓机会。

三、外缓规则的意义

外缓规则在CBA联赛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比赛公平:外缓规则可以确保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减少因犯规导致的争议。

2. 保护球员安全:外缓规则可以降低球员在比赛中受伤的风险,保护球员的安全。

3. 提高比赛观赏性:外缓规则可以增加比赛的悬念和观赏性,让球迷们更加投入。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CBA外缓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神秘的规则,在CBA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精彩的外缓机会,为球迷们带来更加精彩的比赛。

NBA规则都有什么

3分远投线: 6.71米远

3秒区: 4.88米宽

篮球周长: 74.93厘米

每队球员人数: 12人

比赛时间: 4节各12分钟

半场休息: 15分钟

加时: 5分钟

每次进攻限时: 24秒

联防限制:只许人盯人

10秒规则: 10秒钟内把球运过中线

时钟停顿:规定时间或加时赛剩余2分钟时,当一方进攻成功后时钟可停顿

技术犯规:包括严重犯规(判对方两次罚球并获发球权),打架犯规(没有罚球,

但犯规球员必须被赶出场,出拳犯规(判罚球一次并获发球权,驱逐犯

规球员),失球犯规(判对方一次罚球并获发球权),肘部犯规(驱逐

犯规球员)。

个人犯规:球员犯规6次将被罚下场

集体犯规:每半场5次(若某队在比赛前10分钟内未满4次集体犯规,该队可在

最后2分钟犯规1次而不受处罚),加时赛一方集体犯规满3次后,判

2次罚球

OT:英文为 overtime,意即加时赛。

TO:英文为 turnover,意即失误。

F:英文为 forward,前锋。

C:英文为 center,中锋。

G:英文为 guard,后卫。

第六人:指替补席中最重要的队员,往往是替补队员中第一个出场的选手,他的出场时间也比较长。

请问打篮球有哪些规则,怎样才算犯规

以下部分是规则对犯规规做出的所有规定,你看一看是不是你想知道的:

第六章犯规

第32条犯规

32.1定义

32.1.1在一场篮球比赛中,10名队员快速移动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身体接触不可避免。

32.1.2犯规是对规则的违犯,含有与对方队员的非法身体接触和/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

32.1.3一个队可被宣判任何数量的犯规,不考虑罚则,犯规者的每一犯规应被登记,记入记录表并相应地被处罚。

第33条接触:一般原则

33.1圆柱体原则

圆柱体原则定义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队员占据一个假想的圆柱体内的空间。它包括该队员上面的空间,并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双掌。

·后面由臀部,和

·两侧由双臂和双腿的外侧。

双手和双臂可以在躯干前伸展,其肘部的双臂弯曲不超过双脚的位置,因此两前臂和双手是举起的。他的双脚间的距离因按照他的高度变化。(图5)

33.2垂直原则

在比赛中,每一队员都有权占据未被对方队员已经占据的任何场上位置(圆柱体)。

这个原则保护队员所占据的地面空间和当他在此空间内垂直起跳的上方空间。

队员一离开他的垂直位置(圆柱体)并与已经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圆柱体)的对方队员发生身体接触,离开他的垂直位置(圆柱体)的队员就对此接触负责。

防守队员垂直地离开地面(在他的圆柱体内)或在他自己的圆柱体内把双手和双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则不必判罚。

无论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进攻队员不应用下列方式与处于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队员发生接触。

·用他的手臂为自己创造额外的空间(清除障碍)。

·在投篮时或刚投篮之后伸展他的双脚或双臂去造成接触。

33.3合法防守位置

一名防守队员已建立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当:

·他正面对他的对手,并且

·他的双脚着地。

合法防守位置从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在他上方(圆柱体)伸展。他可将他的双臂和双手举过头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须在假想的圆柱体内是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势。

33.4防守控制球的队员

当防守控制(正持着或运着)球的队员时,时间和距离的因素不适用。

每当对方队员在持球队员面前占据了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间完成的),持球队员必须料到被防守并必须准备停步或改变他的方向。

防守队员建立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须在占据位置前没有造成接触。

一旦防守队员已建立了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动以便防守他的对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双臂、双肩、双髋或双腿,并通过这样做来造成接触以阻止从他身边通过的运球队员。

当裁决阻挡/撞人情况涉及持球队员时,裁判员应运用下列原则:

·防守队员必须以面对持球队员并双脚着地来建立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队员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静立、垂直起跳、侧移或后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动中,一脚或双脚可以瞬间离地,只要该移动是侧向或向后的,不朝向持球队员。

·接触必须发生在躯干上,在这样情况下,防守队员将被以为是已经先在接触地点了。

·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队员可以在他的圆柱体之内转身,以缓和任何冲撞或避免受伤。

如发生任何上述情况,应以为持球队员已经造成了犯规。

33.5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

不控制球的队员有权在球场上自由地移动,并占据任何未被另一队员已经占据的位置。

当防守不控制球的队员时,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应适用。防守队员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动的对方队员的路径中占据一个位置,以致后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距离停步或改变他的方向。

此距离与对防守队员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于正常的1步,不得多于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队员在占据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视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并与对方队员发生接触,他对该接触负责。

一旦一名防守队员已经建立了一个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为防守对方队员他可移动。他不得为了阻止对方队员从他身边通过而在他的路径中伸展臂、肩、臀或腿。他可以在他的圆柱体内转身或将手臂置于身前并贴近身体以避免受伤。

33.6腾空的队员

从球场某地点跳起在空中的队员有权再落回同一地点。

他有权落在场上的另一地点,只要落地点和起跳和落地点之间的直接通道在起跳的时间尚未被对方队员占据。

如果一名队员已跳起并落地,可是他的动量使其接触了在落地地点之外已占据了一个合法防守位置的对方队员,则该跳起队员对此接触负责。

在队员已跳起在空中后,对方队员不得移动到他的路径上。

移动到腾空队员的身下并造成接触,通常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3.7掩护: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护是试图延误或阻止一名没有球的对方队员到达希望到达的场上位置。

合法的掩护是当正在掩护对手的队员:

·发生接触时是静止的(在他的圆柱体内)。

·发生接触时双脚着地。

非法的掩护是当正在掩护对手的队员:

·发生了接触时正在移动。

·发生了接触时,是在静止对手的视野之外做掩护没有给出足够的距离。

·发生了接触时,对移动中的对手没有重视时间和距离的因素。

如果在静止对手的视野之内做掩护(前方的或侧方的),做掩护的队员可按自己的意愿靠近对手已建立掩护,只要没有接触。

如果在静止对手的视野之外做掩护,做掩护的队员必须允许对手向掩护迈出正常的一步而不发生接触。

如果对手在移动中,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应适用。做掩护的队员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被掩护的队员能通过停步或改变方向来避免掩护。

要求的距离是不得少于正常的1步,不得多于正常的2步。

与已经建立掩护的队员的任何接触,由被合法掩护的队员负责。

33.8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无球的队员推进或移动到对方队员躯干上的非法身体接触。

33.9阻挡

阻挡是阻碍有球或无球对方队员行进的非法的身体接触。

如果试图做掩护的队员在移动中与静止或后退的对方队员发生接触,则他发生了一起阻挡犯规。

如果队员不顾球,面对着对方队员并随着对方队员的移动而移动它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对所发生的任何接触负主要责任。

所谓“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护的队员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队员在场上占据位置时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圆柱体之外是合法的。但当对方队员试图通过时,它们必须被移动到他的圆柱体之内。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圆之体之外并发生接触,这是阻挡或拉人。

33.10用手和/或手臂接触对方队员

用手触及对方队员,本身未必是犯规。

裁判员应判定引起接触的队员是否已经获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队员引起的接触在任何方面限制对方队员的移动自由,这样的接触是犯规。

当防守队员处于防守位置,并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身上并保持接触以阻碍他行进,就发生了非法的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复地触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是犯规,因为这可导致粗暴的比赛。

这是持球的进攻队员犯规:

·为了获得不公正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缠绕防守队员。

·为了阻止防守队员的防守或试图抢球,或为了在他或防队员之间创造更大的空间,“推开”防守队员。

·运球时,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对方队员获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进攻队员为了下列原因“推开”防守队员是犯规:

·摆脱去接球。

·阻止防守队员的防守或试图抢球。

·在他和防守队员之间创造更大的空间。

33.11居中策应

垂直原则(圆柱体原则)适用于居中策应。

位于居中策应位置的进攻队员和看守他的防守队员必须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圆柱体)的权利。

位于居中策应位置的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用肩或髋将他的对方队员挤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去干扰对方队员的活动自由,是犯规。

33.12背后非法防守

背后非法防守是防守队员从对方队员的背后与其发生身体接触。防守队员正试图去抢球的事实,不证明从背后与对方队员发生接触是正当的。

33.13拉人

拉人是干扰对方队员移动自由的非法身体接触。这种接触(拉人)能用身体的任何部分来发生。

33.14推人

推人是队员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强行移动或试图移动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对方队员时发生的非法身体接触。

第34条侵人犯规

34.1定义

侵人犯规是队员与对方队员的接触犯规,无论球是活球或是死球。

队员不应通过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髋、腿、膝或脚来拉、阻挡、推、撞、绊、阻止对方队员行进;以及不应将其身体弯曲成“反常的”姿势(超出他的圆柱体);也不应放纵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动作。

34.2罚则

应给犯规队员登记一次侵人犯规。

34.2.1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

·由非犯规的队在最靠近违犯的地点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

·如果犯规的队处于全队犯规处罚状态,则应运用第41条(全队犯规:处罚)。

34.2.2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应按下列所述判给投篮队员若干罚球:

·如果投篮成功,应计得分并判给1次追加的罚球。

·如果从2分投篮区域的投篮不成功,应判给2次罚球。

·如果从3分投篮区域的投篮不成功,应判给3次罚球。

·在结束一节的比赛计时钟信号响时或恰好响之前,或当24秒钟装置信号响时或恰好响之前,队员被犯规了,此时球仍在该队员手中,并且投篮成功,不应计得分,应判给2次或3次罚球。

第35条双方犯规

35.1定义

双方犯规是两名互为对方的队员大约同时相互发生侵人犯规的情况。

35.2罚则

35.2.1应给每一犯规队员登记一次侵人犯规。不判给罚球。

35.2.2如果在双方犯规的同一时间出现的情况不同,比赛应按下列所述重新开始:

·投篮有效或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得分,应将球判给非得分队从端线的任何地点掷球入界。

·某队已控制了球或拥有球权,应将球判给该队在最靠违犯的地点掷球入界。

·任一队都没有控制球也没有球权,一次跳球情况发生。

第36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1定义

36.1.1根据裁判员的判断,一名队员不是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试图去直接抢球,发生的接触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1.2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在贯穿整场的比赛中必须解释一致。

36.1.3裁判员必须只判断动作。

36.1.4判断犯规是否是违反体育道德的,裁判员应运用如下原则:

·如果一名队员不努力去抢球并发生接触,这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如果一名队员在努力抢球中造成过分的接触(严重犯规),则该接触应被判定是违反体育道德的。

·如果一名队员在做合法的努力去抢球(正常的争抢)发生了犯规,这不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2罚则

36.2.1应给犯规队员登记一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36.2.2罚球应判给被犯规的队员,以及随后:

·在记录台对面的中场延长部分掷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开始第1节。

罚球的次数应按如下规定:

·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应判给2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如果中篮应计得分并加判给1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并没有得分:应判给2或3次罚球。

第37条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7.1定义

37.1.1队员、替补队员、被逐出的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或随队人员的任何恶劣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是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7.1.2一名队员被登记了2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时,该队员也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37.1.3教练员也应被取消比赛资格,当:

·由于他自身违反体育道德行为的结果而被登记了2次技术犯规(‘C’)时。

·由于球队席人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的违反体育道德行为的结果而被累计登记了3次技术犯规(‘B')或3次技术犯规的组合中,其中有一次是登记教练员自身(‘C’)时。

37.1.4如果队员或教练员在37.1.2或37.1.3情况下被取消比赛资格,应只处罚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或技术犯规。对取消比赛资格不执行追加的罚则。

37.1.5已被取消比赛资格的教练员应由登记在记录表上的助理教练员接替。如果记录表上没有登记助理教练员,应由队长接替。

37.2罚则

37.2.1应给犯规者登记一次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37.2.2他应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取该队的休息室,并在比赛期间留在那里,或者,他也可以选择离开体育馆。

37.2.3罚球应判给:

·任一对方队员,就一次非接触犯规来说。

·被犯规的队员,就一次接触犯规来说。

以及随后:

·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部分掷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开始第1节。

37.2.4罚球的次数应按如下规定:

·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或如果是一次技术犯规:应判给2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如果中篮应计得分并加判给1次罚球。

·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并没有得分:应判给2或3次罚球。

第38条技术犯规

38.1行为规定

38.1.1比赛的正当行为要求双方球队的成员(队员、替补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随队人员)与裁判员、记录台人员以及技术代表有完美和真诚的合作。

38.1.2每个球队应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胜利,但胜利的取得必须符合体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竞赛的要求。

38.1.3任何故意的或一再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规则的精神,应被以为是一次技术犯规。

38.1.4裁判员可以通过警告或甚至宽容那些明显是无意的并不直接影响比赛的、属管理性质的小的技术违纪来阻止技术犯规,除非在警告后重复出现同样的违犯。

38.1.5如果在球成活球后发现了一起技术违犯,比赛应停止并登记一起技术犯规。如同技术犯规已发生在被登记时一样地执行罚则。在技术犯规与比赛停止之间的间隔无论发生了什么应有效。

38.2暴力行为

38.2.1比赛中可能发生的与体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竞赛相违背的暴力行为。裁判员应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过负责维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员来制止。

38.2.2无论何时在队员、替补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或随队人员之间在比赛场地上或其附近发生暴力行为,裁判员应采取必要的行动去制止他们。

38.2.3任一上述的人员以十分恶劣的行为侵犯对方队员或裁判员时,应被取消比赛资格。裁判员必须将此事件报告给竞赛的组织部门。

38.2.4保安人员可以进入比赛场地,只要裁判员要求这样做。然而,如果带有明显采用暴力行为的意图的观众进入球场,保安人员必须立即干预以保护球队和裁判员。

38.2.5所有其他区域,包括入口、出口、过道、休息室等,由竞赛组织部门和负责维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员管辖。

35.2.6裁判员绝不允许队员、替补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随队人员的能导致比赛器材损坏的行为。

当裁判员观察到这类行为时,应立即给违犯队的教练员一次警告。

如果重复该行为,应立即宣判有关的违犯者一次技术犯规。

裁判员所做的决定是最终的,不能被争辩或漠视。

38.3定义

38.3.1技术犯规是包含(但不限于)行为性质的队员非接触犯规。

·不顾裁判员的警告。

·没有礼貌地触犯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球队席人员。

·与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对方队员交流中没有礼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动观众的语言和举止。

·戏弄对方队员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摇手妨碍其视觉。

·在球穿过球篮之后,故意地触及球或通过阻止迅速地掷球入界以延误比赛。

·阻碍迅速地执行掷球入界以延误比赛。

·倒下以伪造一次犯规。

·悬吊在篮圈上,致使队员的重量由篮圈支撑,除非扣篮后,队员瞬间地抓住篮圈,或者,根据裁判员的判断,如果他正试图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队员受伤。

·在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中由一名防守队员干涉得分或干扰,应判给进攻的队1分,随后给防守队员登记一次技术犯规罚则。

38.3.2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的技术犯规是与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对方队员交流中没有礼貌或触犯他们的犯规,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质的违犯。

38.4罚则

38.4.1如果一次技术犯规发生:

·由一名队员,应给他登记一次技术犯规,作为队员犯规并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由一名教练员(‘C’)、助理教练员(‘B’)、替补队员(‘B')或随队人员(‘B'),给教练员登记一次技术犯规,并不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38.4.2应判给对方队员2次罚球,以及随后:

·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部分掷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开始第1节。

第39条打架

39.1定义

打架是两名或多名人员(队员、替补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随队人员)之间的相互斗殴。

本条款仅适用于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导致打架的任何情况中离开球队席区域界限的替补队员、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随队人员。

39.2规定

39.2.1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导致打架的任何情况中离开球队席区域的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39.2.2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导致打架的任何情况中,为了协助裁判员维持或恢复秩序,只允许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离开球队席区域,协助裁判员维持或恢复秩序。在这种情况中,他不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39.2.3如果教练员和/或助理教练员离开球队席区域,并不协助或试图协助裁判员维持或恢复秩序,他应被取消比赛资格。

39.3罚则

39.3.1不论由于离开球队席区域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的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的数量有多少,应给教练员登记一次单一的技术犯规(‘B’)。

39.3.2如果双方球队的成员在本条规定下被取消比赛资格并且没有其它要执行的犯规罚则,比赛应按下面所述重新开始:

如果在比赛因打架而停止的同一时间:

·投篮得分并有效,应将球判给非得分队从端线的任何地点掷球入界。

·某队已控制了球或拥有球权,应将球判给该队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部分掷球入界。

·如果任一队都没有控制球也没有球权,一次跳球情况发生。

39.3.3所有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应按照B.8.3款所描述的记录并不作为全队犯规计数。

39.3.4在打架情况之前发生的所有犯规罚则,应按第42条(特殊情况)处理。

篮球场上的规则有哪些

1.3秒钟规则

某队控制球,该队队员不得在罚球区停留超过3秒钟。

某队在前场控制球,开始计算3秒钟。

罚则:失去球。将球判给对方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边线掷界外球。

2.肘的摆动

不允许队员过分地或有力地摆动肘部(无接触)。当一名防守队员在附近,并且进攻队员持有球,此即为违例。

罚则:失去球。将球判给对方在靠近违例地点的边线掷界外球。

3.非法协助得分

队员不得使用篮圈或篮板来吊起、支撑或提高自己,以有助于投篮得分。

队员不得协助同伴在投篮时增加高度。

罚则:失去球。将球判给对方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边线掷界外球。

4.孤立

如果进攻队在圈顶外或无球一侧放置3名或3名以上的队员,应宣判违例。

罚则:失去球。将球判给对方在圈顶延伸部分的边线掷界外球。

5.界外的进攻掩护

进攻队员不得为了建立掩护而离开前场端线处的地面区域。

罚则:失去球。将球判给对方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边线掷界外球。

6.粘性物质

队员不得使用粘性物质或任何类似的物质。

罚则:第一次违例,罚款25美元。再发生违例罚款加倍。(三)犯规及其罚则

1.技术犯规

对场上或球队席上的球队成员的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或违例的处罚,是技术犯规。在球成活球前,与对方队员发生非法的接触,也可判为技术犯规。

(1)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

对任何队员、教练员或训练员的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最多可判罚两次技术犯规。任何违犯者只要有一次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就可被驱逐;有两次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必须被驱逐。

没有体育道德的行为如:与裁判员讲话无礼貌;以身体接触裁判员;对宣判公开表示不满;使用亵读的言语;未经裁判员允许教练员进人场地;故意伸肘或试图动手脚但未包含接触。

还有一些技术犯规不是由不符合体育道德的行为造成的,如:延误比赛;球队席区域的违例;球成活力球时场上队员不足或多于5名;进攻队员故意地吊在篮圈或篮板上等等。

在死球期间发生非法接触,如果在性质上被认为是不符合体育道德的,可判为一次技术犯规;如果接触是不必要的和过分的,可判为恶意犯规。(中国篮球裁判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打架犯规

比赛中或死球期间,队员、教练员或训练员打架,要登记技术犯规,不判给罚球,参加打架的人员应立即被驱逐。另根据情况判打架人员不超过20000美元的罚款和停赛。

NBA比赛中,对犯规的判罚是较为严厉的。如队员、教练员或训练员出现下列情况即可被驱逐:接触肩的水平或以下部位的肘部犯规;没有体育道德行为的技术犯规;以不必要的或过分的接触造成的恶意犯规。

队员、教练员或训练员出现下列行为则必须被驱逐:拳击犯规;打架犯规;接触肩的水平以上部位的肘部犯规;试图挥拳虽无接触;不是比赛的延续动作而是故意地进人看台。

为了惩罚和制止犯规,NBA规则中还列有罚款的规定,如:裁判员认为队员是故意地吊在球篮上,应判一次技术犯规和罚款100美元;第一次因不符合体育道德的行为判罚技术犯规的罚款100美元,第二次犯规加罚150美元等等。

2.侵人犯规

在球成活球后,与对方队员发生非法的身体接触,是侵人犯规。

队员不准拉、推、撞对方队员;也不准靠伸展臂、腿、膝或弯曲身体成不正常姿势以阻碍对方队员行进。违反规定,将判为侵人犯规并按相关的罚则处理。(1)双方犯规

双方犯规是指两名非同队的队员大约同时互相发生侵人犯规或技术犯规的情况。

罚则:

不管是侵人犯规或是技术犯规都不判给罚球,只给队员登记犯规,不登记全队犯规。如果宣判双方犯规或打架犯规时某队拥有球权,应保留球权,在靠近比赛中断地点的边线掷界外球继续比赛。如果宣判双方犯规或打架犯规时双方球队都未拥有球权,或投篮未成功球在空中,应由任何两个非同队的队员在中圈跳球继续比赛。如果投篮成功,得分有效,在底线掷界外球继续比赛。如果双方犯规是作为裁判员意见不同的结果,不计得分,应由任何两个非同队的队员在中圈跳球继续比赛。

(2)进攻犯规

在球成活球后,进攻队员与对方发生非法的接触,是进攻犯规。

进攻队员侵人犯规,如不是肘部犯规、拳击犯规,也不是恶意犯规,应按如下罚则处理:不判给进攻队得分;登记犯规队员一次侵人犯规;不登记该队全队犯规(队员第六次侵人犯规,并且该队已无有资格的替补队员除外)。

(3)无球权犯规

在球成活力球后,在双方球队均未拥有球权时与对方发生非法的接触,是无球犯规。

队员侵人犯规.如不是拳击犯规、恶意犯规、也不是肘部犯规,而且发生犯规时双方球队均未拥有球权,应按如下罚则处理:登记犯规队员一次侵人犯规;登记犯规队一次全队犯规;如果全队犯规罚则未出现,判给对方队在靠近犯规地点的边线掷界外球;如果全队犯规罚则出现,判给被侵犯的队员一次罚球加一次罚球。

如果判了防守队一次无球权犯规,接着投篮(罚球)成功,应判给被侵犯的队一次罚球,使有可能得3分或4分。这条规定适用于:不管是对哪个进攻队员犯规;不管全队犯规罚则是否出现。

如果判了进攻队一次无球权犯规,接着进攻队员投篮成功,不计得分。

(4)拳击犯规

队员用拳猛击对方,是拳击犯规。

因拳击宣判队员的非法的接触,是一次侵人犯规和一次全队犯规。应判给一次罚球,不论罚球成功与否,将球判给被侵犯的队在中场掷界外球。

任何队员挥拳猛击对方,无论是否击中,都是不符合体育道德的行为,他应立即被驱逐并至少停止一场比赛。

这条规定既适用于比赛进行中,也适用于死球状态。

如果接连发生拳击犯规,这条规定的所有内容都将适用,并由最后被侵犯的队在中场掷界外球。

另外,根据情况判该队员不超过20000美元的罚款和停赛。(5)非赛犯规

在第四节或加时赛的最后两分钟内,防守队对拥有球权的进攻队发生非法的接触,而这种接触发生在远离球附近的区域或界外球未离手时,为非赛犯规罚则:登记一次侵人犯规和一次全队犯规;判给一次罚球(肘部犯规或恶意犯规罚球两次),任一场上队员可执行此罚球;并由被侵犯的队在靠近比赛中断的地点掷界外球继续比赛。

(6)全队犯规

每节比赛每队的全队犯规超过4次,加时赛每队的全队犯规超过3次,要判一次罚球加一次罚球。(中国篮球裁判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每节前10分钟全队犯规未满4次,或加时赛前3分钟全队犯规未满3次,允许该队在最后两分钟内有一次全队犯规不用加罚。

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判给两次罚球,如果全队犯规罚则出现也不判给增加的罚球;如投篮成功,判给一次罚球,如果全队犯规罚则出现也不判给增加的罚球。也就是说,在成功的两分投篮中最多可得3分,在成功的3分投篮中最多可得4分。

赛事    标签:犯规队员比赛  
推荐比赛
火热录像 更多>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