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外援的存在已经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外援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本土球员的成长空间受到挤压。因此,本文将探讨CBA必须限制外援的原因,以及限制外援对于联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外援过多,本土球员成长受限
近年来,CBA外援的统治力越来越强,许多本土球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自己的实力。以下表格列举了外援在场上的优势:
| 优势 | 说明 |
|---|---|
| 技术全面 | 外援通常拥有更为全面的篮球技术,如投篮、突破、传球等。 |
| 经验丰富 | 外援拥有丰富的职业联赛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比赛节奏。 |
| 战术素养 | 外援通常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能够在比赛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外援在场上的表现往往远超本土球员。以下表格列举了外援过多对本土球员成长的影响:
| 影响 | 说明 |
|---|---|
| 缺乏锻炼机会 | 外援占据了大部分比赛时间,本土球员难以获得足够的锻炼机会。 |
| 竞争压力减小 | 外援的加入使得本土球员之间的竞争压力减小,不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 |
| 欲望降低 | 部分本土球员可能因为外援的存在而降低对比赛的欲望,影响他们的成长。 |
二、限制外援,助力本土球员成长
为了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CBA必须限制外援。以下列举了限制外援的几点好处:
1. 提高本土球员竞争力:限制外援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本土球员之间的竞争压力,促使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2. 激发球员潜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本土球员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整体实力。
3. 传承篮球文化:限制外援的加入,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篮球文化,让更多本土球员成为联赛的佼佼者。
三、限制外援,保障联赛可持续发展
限制外援对于CBA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列举了限制外援的几点好处:
1. 降低联赛成本:外援的引进和培养成本较高,限制外援有助于降低联赛成本,提高联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提升联赛观赏性:限制外援有助于提升本土球员的整体水平,使联赛更具观赏性,吸引更多球迷关注。
3. 培养年轻球员:限制外援有助于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成长机会,为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四、限制外援的具体措施
为了限制外援,CBA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外援注册制度:对外援注册进行严格限制,例如规定外援注册数量、注册条件等。
2. 外援上场时间限制:对外援的上场时间进行限制,例如规定外援每场比赛最多上场时间。
3. 本土球员培养计划:加大对本土球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4. 加强联赛监管:加强对外援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联赛规定,维护联赛公平竞争环境。
CBA必须限制外援,以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和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篮球事业才能迈向新的高峰。
法律分析:新赛季外援具体规则为:每一支CBA球队最多同时可以有4名外援。有外援球队之间交手时,比赛实行外援4人4节4人次的上场办法;有外援球队和无外援球队之间交手时,变为4节2人次。缓冲期结束后,外援球队与无外援球队同实行2人4节4人次。
以上情况在第四节的外援使用均只能为一人次。新赛季CBA在外援使用规则方面变化也很大。过往几个赛季惯用的4节4人次将被4节4人次取代。此外,联赛还为外援回归设置了一个“缓冲期”。
法律依据:《CBA外援优先续约权的办法》第一条“外援”定义:“外援”指非中国国籍或港澳台的球员。本办法中的“外援”一般指欧美外援及亚洲外援。
2015-2016赛季:后6名球队有权使用亚洲外援
2015-2016赛季,亚洲外援使用政策调整,即由2014-2015赛季后8名的队有权使用亚洲外援,调整为2015-2016赛季后6名的队有权使用亚洲外援,2016-2017、2017-2018赛季后5名的队有权使用亚洲外援;同时,仍维持2014-2015赛季第4节亚洲外援上场不受限制的规定。此外,从2015-2016赛季开始,非“全华班”的球队与“全华班”球队比赛时,外援上场时间由原来的两人4节5人次,改为两人4节4人次。
2014-2015赛季:末节单外援 4节6人次时间不变
2014-2015赛季,CBA外援政策将发生重要变化,在外援的使用时间上依旧沿用4节6人次,但最后一节将不再允许使用双外援。
在过去的联赛中,大部分球队选择在下半场使用双外援,这也导致了在决定比赛胜负的时刻大部分球都在外援手中掌控,国内球员很难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造成国内球员在国家队的比赛中难当大任。此项改变也是为了促进国内球员在关键时刻处理球的能力。
此前针对对阵全华班八一队时,要求其他球队在外援的使用上只能用4节5人次,并且最后一节不能用双外援,这个政策在下赛季并不会发生改变。另外,亚洲外援仍然可以按国内球员使用,这也意味着拥有亚洲外援的球队在第四节可以同时派出一个外援和一个亚洲外援。
2008-2009赛季:外援政策重大变革
2008-2009赛季,取消此前的统一选秀制度,联赛允许各支球队自由挑选外援。各支球队允许注册两名外籍球员,联赛后四名的球队加上新加入的天津队和青岛队还可以再挑选一名亚洲籍外援。赛季中外援的上场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对八一队除外),各支球队允许更换两人次的外援,更换时间不作规定但亚洲球员不允许更换。
国内球员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球员,有资格使用亚洲外援的球队如放弃注册第三外援,就可以选择“4节7人次”。对全华班队伍时,对手除了继续保持4节5次外援外,最后一节只允许单外援上场(亚洲外援也等同于外援执行)。
2004-2008赛季:实行倒摘牌统一选外援
2004-2005赛季,CBA联赛首次引进了统一选外援的制度,选秀形式采取倒摘牌制。联赛定于2004年8月27日-31日,在美国篮球学院14支CBA参赛球队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在俄勒冈州尤金市挑选自己所需的外援,按照统一的工资标准和管理条例与被选中的球员签约。随后的几个赛季CBA联赛的外援政策变动不大,外援出场时间采用4节5人次的制度,赛季初统一进行倒摘牌选秀。
2001-2004赛季:最多引进3外援 NBA球星涌进
2001-2002赛季开始,CBA联赛规定各支球队可以引进2-3名外籍球员,但是比赛中最多允许两名外援上场,外援采用4节5人次的政策。联赛多支球队引进了三名外籍球员,包括北京首钢引进萨兰哈德、艾克尔斯、阿尔斯通;山东永安引进马尔吉纳斯、洛兰达斯、达柳斯;辽宁盼盼艾克、迈克鲁、隆尼。
2002-2003赛季,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登陆NBA,CBA联赛也招来了多名拥有NBA履历的外援,CBA联赛多支球队在赛季中更换外援。
1998-2001赛季:外援采用四节四人次
自1997赛季起,CBA联赛的参赛队伍由八支扩展到了十二支,采用了主客场的赛制。在球队扩军后的1998-1999赛季,CBA联赛规定各支球队在一个赛季的过程中最多允许引进四名外援,不再限制两名外援不能同时登场,采用了四节四人次的新规定,同时首次允许在赛季中途更换外援。“全华班”、“双外援”等名词应运而生。在1998-2001的三个赛季,CBA联赛外援政策变动不大。
1996-1998赛季:外援大规模引进
1996-1997赛季,CBA联赛各支球队开始了大规模的外援引进计划。联赛赛制规定,每支球队可以拥有两名外籍球员,赛季中除了五支军旅球队和山东男篮之外,其他球队均引进一名或两名外援,但两名外援不能同时出场。1997-1998赛季,江苏南钢、广东宏远、上海东方、辽宁沈飞客车、浙江中欣等多支球队引进两名外援。
1995-1996赛季:首位外援登陆CBA
1995-1996赛季,浙江中欣男篮聘请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篮球运动员米哈依尔·萨芬科夫,这是CBA联赛历史上首位外援球员。
新赛季的CBA将有不少重大变革。变化1南北分区被取消云南红河队被取消参赛资格后,篮协没有扩军计划,因此新赛季只有17支队伍参赛,这样每一轮都有一支球队轮空。另外,新赛季取消了南北分区,也就没有了上赛季的同一赛区两次主客场,不同赛区一次主客场的规定。新赛季常规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制,每轮8场比赛,共34轮。常规赛比赛总场次272场,这比上赛季的432场减少了很多。没有了南北分区,季后赛的名额决定也不分地域,常规赛成绩最好的8支球队晋级。变化2放宽外援上场限制新赛季取消了外援自由上场的规定,采取4节6人次的方法。在2名外援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1名外援可以打满全场,另一名能打半场比赛。不过各队在面对八一队时仍旧采取4节5人次的老办法。外援更换上,允许各球队多一次调换外援机会,达到3人次。而注册及更换外援时间放宽,不再要求在联赛开始前就必须办理注册,更换外援的截止时间推迟到季后赛半决赛开始前。这一改变也迎合了各俱乐部的要求,有利于各球队在赛季中及时调整人员。变化3季后赛调整3分线第三个重大变化是规则上。为了与即将实行的国际篮球新规则接轨,本赛季在季后赛阶段将现行的三分线距离后移50厘米,达到6.75米。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在解释这条规定时说:“国际篮联说各会员协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何时更改(三分线距离),我们希望将这一规则更改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决定在季后赛开始实行。这样给了各球队适应的时间,也可以在小范围(8支球队)内测试。当然我们希望各球队能尽快适应这一新规则,有正面的效应就更好了。”执行这项新规定后,预计外援比起国内球员将更快适应,因为NBA的三分线是7.25米,比国际篮协要求的6.75米还远上50厘米。年轻的CBA40.4%球员不到20岁由于是全运会后的第一个年份,CBA也进入到培养下一代的过程。新赛季将有34人第一次踏上CBA的赛场,运动员平均年龄只有22.9岁。235名国内注册运动员中3/4是25岁以下球员,有175人;95人不到20岁,占总人数的40.4%。吉林队的平均年龄最小,只有19岁。受关注的CBA上赛季收视人数.9亿人次2009/2010赛季CBA走进第15个年头,据CBA推广商盈方公司介绍,上赛季开幕式收视率取得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周收视率第一。整个赛季的收视人数高达5.9亿人次,比前一个赛季增长了62%。据有关机构2009年上半年进行的《中国体育赛事现状》调查显示,CBA联赛在认知度、关注度、喜爱度三项调查中均排名第一。国际化的CBA5支球队请6名外教新赛季外籍教练人员增多,共有5支球队聘请了6名外籍教练。其中5名来自美国,1名来自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