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中国篮球职业联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篮球的顶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无数的球员用他们的激情和汗水,诠释着篮球运动的魅力。而其中,大拉杆这一动作,更是成为了CBA赛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CBA,感受大拉杆的魅力。
一、什么是大拉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大拉杆。大拉杆,顾名思义,就是指球员在空中完成的一个华丽转身动作。这个动作要求球员在空中完成360度以上的旋转,并且落地时球仍然在手中。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极具观赏性的篮球动作。
二、大拉杆的历史
大拉杆这一动作,最早起源于NBA。在80年代,NBA的球星们就开始尝试这个动作。而在中国,大拉杆的动作则是在90年代逐渐流行起来的。当时,CBA的球员们纷纷效仿NBA球星,开始在赛场上展示这个动作。
三、大拉杆在CBA的流行
随着大拉杆动作的流行,越来越多的CBA球员开始尝试这个动作。在赛场上,每当球员完成一个精彩的大拉杆,都会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甚至有些球员,已经成为CBA赛场上的大拉杆“高手”。
四、大拉杆的技巧
要想在赛场上完成一个精彩的大拉杆,球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大拉杆的技巧:
1. 起跳:起跳是完成大拉杆的基础,球员需要掌握好起跳的时机和力量。
2. 空中旋转:在空中完成360度以上的旋转是关键,球员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
3. 接球:落地后,球员需要迅速接球,以免失去球权。
五、大拉杆的代表性球员
在CBA赛场上,有许多球员以大拉杆而闻名。以下是一些大拉杆的代表球员:
| 球员姓名 | 球队 | 大拉杆特点 | 
|---|---|---|
| 周鹏 | 深圳队 | 技巧娴熟,动作飘逸 | 
| 赵继伟 | 辽宁队 | 动作华丽,观赏性强 | 
| 阿不都沙拉木 | 新疆队 | 力量大,动作霸气 | 
六、大拉杆的意义
大拉杆不仅仅是球员们展示个人技巧的一种方式,更是篮球运动魅力的一种体现。它让篮球运动更加精彩,让球迷们更加热爱篮球。
大拉杆,这个充满魅力的篮球动作,已经成为CBA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CBA赛场上,有更多的球员能够完成精彩的大拉杆,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3月20日,CBA总决赛第5场拉开战幕。手握赛点的四川队坐镇主场以94-91力克辽宁队,大比分4-1拿下本赛季CBA总冠军。
本赛季的黑马四川队一黑到底,核心哈达迪功不可没,今晚他得到22分16篮板,除了内线的强打,他在高位神准的半截篮也让对手猝不及防。此外哈达迪的内线搭档哈里斯也有25分15篮板入账。邓特蒙得到11分4助攻。张春军此役他贡献12分7篮板,总决赛5场得分全部上双。王汝恒也在替补席异军突起,外线三分投的十分果断,三分球7投4中得到18分3篮板。
背负压力的辽宁队此役命中率低下,上半场结束时投篮命中率甚至未过三成,全场也仅有三成出头,全场助攻数以8-14落后。不过今晚他们的拼抢非常积极,此前一直吃亏的篮板今晚以52-47领先。哈德森砍下39分11篮板,其中第三节独得17分,末节打成两次2+1险些导演23分的大逆转。
郭艾伦今晚开局手感冰凉,前8次出手无一命中。但下半场及时爆发,末节命中两记价值千金的三分,维持了辽宁队追分的势头,全场得到17分7篮板5抢断。
内线方面兰多夫15分12篮板,李晓旭6分14篮板,两人一共拿下12个前场篮板。
赛前被人一致看好的辽宁队如今大比分落后,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这也使得他们在开场后5分钟内仅得1分,四川队则依靠哈达迪连拿8分打出8-1的开局。随后辽宁队逐渐找到比赛感觉,三度抢断对手,刘志轩补篮命中后辽宁队以20-24结束首节。
第二节辽宁队陷入泥潭,进攻端始终无法攻克四川队的篮筐,命中率低下的同时频频失误,四川队趁势扩大优势,随着哈里斯的快攻三分命中,主队一度将优势扩大到21分,辽宁队完全陷入被动。半场结束时四川队已手握17分领先优势。
易边再战,大比分领先的四川队似乎已经让比赛提前进入垃圾时间。半节过后邓特蒙受伤离场,哈德森随后连中三记三分,兰多夫反击上篮命中后辽宁队打出一波13-4将分差缩小至12分。三节过后四川队以74-64领先。
末节背水一战的辽宁队大举反击,随着哈达迪的体能下降四川队在攻防两端的优势不再,郭艾伦的拉杆上篮带领辽宁队打出一波9-2。关键时刻王汝恒与孟达连中三分,令主队的领先优势回到9分。哈德森力挽狂澜,两度帮助球队将分差迫近,哈里斯均依靠个人单打予以回应。终场前32秒刘志轩抢断反击造犯规,两罚一中后辽宁落后3分。尽管王汝恒最后时刻投篮不中,但哈德森反击三分也以打铁告终,四川队最终顶住了辽宁队的反扑,主场成功登顶夺冠。
四川首发:哈达迪、贾诚、张春军、孟达、邓特蒙
辽宁首发:韩德君、李晓旭、刘志轩、哈德森、郭艾伦